
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
當前,全省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省委、省政府高規格舉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讓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作為全省高等教育的“領頭羊”和“排頭兵”,貴州大學始終堅守“中國特色、世界水平、貴州需求”的辦學定位,在國家級科研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集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實現歷史性突破,為貴州特色教育強省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提供了硬核支撐。
頂天立地做科研,筑牢產業發展硬支撐。在“頂天”突破上,科研平臺實現能級躍升。學校成功獲批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斯里蘭卡茶葉綠色防控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我們強化有組織科研,緊扣國家戰略定向發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批數量、授權發明專利總量、千萬級標志性成果轉化項目均實現量增質優的雙重突破,科研創新質量與效能持續提升。在“立地”賦能上,科研創新始終與貴州產業需求同頻共振。學科整體實力實現跨越式提升,植物保護學科作為“雙一流”建設學科,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檔次,躋身軟科世界一流學科,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增至10個;2024年新增5個工學類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結構持續優化,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綠色農藥分子設計、靶標發現等領域持續攻關,自主創制的除草劑新品種累計在全國推廣2億畝次,助農增收超200億元。在產業升級戰場,緊扣貴州“六大產業基地”建設需求,與磷化集團、貴州鋁業、華為等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與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形成“企業出題、高校答題、市場閱卷”的協同創新模式。
聚賢育英強根基,鍛造創新發展鐵骨干。在“聚賢”上,學校構建“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生態。通過“靶向引才”聚焦“四新”“四化”重點領域,依托“精準育才”支持現有人才申報國家項目、參與重大課題,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良性循環。在今年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上,學校總成績并列全國第一。在“育英”上,構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育人體系。深化“科研帶教學、教學促科研”融合機制,以新時代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同向同行為抓手,將家國情懷與專業素養深度融入育人全過程。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上獲得10項金獎,在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實現貴州省金獎零的突破。應屆本科生繼續深造率達到43.18%,出國(境)深造率達7.24%,位居部省合建高校前列。
扎根黔中優服務,賦能地方發展強動能。我們始終把服務地方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大地論文”工程,打造了一批服務地方“貴大品牌”。在防治作物細菌病害綠色農藥創新與應用領域,系統性地推進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構建天然產物源仿生綠色農藥創制平臺與殺菌劑靶標發現及驗證技術平臺;研發出乙蒜素和松脂酸銅兩款綠色新農藥制劑并完成農藥登記,建立作物細菌性病害綠色防控新模式以提升農作物病蟲害防控能力,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主持中國工程院重大戰略咨詢品牌項目“西部地區鄉村全面振興路徑研究”2項建議被中央采用,一期通過結題驗收,二期獲批立項。研發免疫誘抗、以蟲治蟲、以草抑草的茶園綠色防控新產品和新技術,集成適合不同茶區、季節和茶類生產需求的綠色防控模式,在貴州43個重點產茶縣茶園大面積推廣應用。《以植物保護世界一流學科為引領 全面助推貴州省高質量鄉村振興》入選教育部首批“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典型案例,團隊成果“科技賦能助力黔茶飄香”獲第四屆教育部省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并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獎項。
下一步,貴州大學將按照學校第五次黨代會描繪的發展藍圖,以基本建成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為主基調,以全面支撐區域發展為目標,著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以頂天立地科研之筆奮力答好教育科技人才興黔之題,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提供更加強大的科技支撐、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編輯:馮月成 韓曉梅
責編:岳瑩
編審:姚作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