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上午,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之“書香浸潤·典耀溪山”——“名家講紅樓·文化進校園”讀書活動在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實驗劇場舉行。貴州大學黨委書記、貴州省社科聯副主席楊未,貴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艷波,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孫偉科,貴州省文聯原副主席、貴州省紅樓夢研究學會名譽會長井緒東,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吳電雷,國家一級演員、貴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張海玲出席活動。
貴州大學黨委書記、貴州省社科聯副主席楊未分享
楊未導讀《紅樓夢》。她表示,《紅樓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凝聚著中華文化的思想光輝,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質,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審美取向。楊未結合自己大學時期的論文《論寶釵的藏與露》,深入分析了《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理想世界與外部現實世界的對立,以及薛寶釵“藏與露”的處世哲學。她希望,學校領導干部要多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和把握的能力,學習正確處理義與利、權與名、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等等重要關系。同學們要潛心讀書、敏于求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并自覺把學習成長同黨和國家的事業緊緊地聯系起來,同社會和人民的需要密切聯合起來,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
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所長孫偉科介紹情況
孫偉科圍繞“《紅樓夢》的詩詞藝術和美學意蘊”進行介紹。他表示,《紅樓夢》的詩詞創作獨具特色,服務于敘事需要,與人物塑造、情節發展有機融合,這是其區別于其他古典名著的顯著特征。他從美學層面闡釋了作品蘊含的悲劇美、虛幻美和人性美,指出《紅樓夢》的藝術價值正在于其開放性的思考空間。
貴州省文聯原副主席、貴州省紅樓夢研究學會名譽會長井緒東交流
井緒東系統梳理了貴州紅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他指出,貴州紅學研究經歷了兩個高峰期,第一個是1981—1985年,以成立研究小組、研究學會和承辦全國學術討論會為標志;第二個是2007年后,呈現研究隊伍壯大、高校分會增多、學術活動活躍的特點,以中青年文學研究者為主、老中青結合的架構逐漸建立。
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院長、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吳電雷發言
吳電雷聚焦“《紅樓夢》中的戲劇敘事”,揭示戲曲元素在小說中的敘事功能。他指出,《紅樓夢》巧妙化用《西廂記》等經典戲曲,如“寶黛共讀西廂”場景既推動情節發展,又深化人物塑造。這部巨著的成功離不開中國傳統戲曲的滋養,其當代價值有待在文化創新和國際交流中進一步發掘。
國家一級演員、貴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張海玲朗誦
活動中,八七版《紅樓夢》林黛玉配音演員張海玲教授朗讀紅樓夢片段。

學子們吟誦和表演
貴州大學文學院學生吟誦《紅樓夢》經典詩詞,音樂學院李亞希表演女子獨舞《夢紅樓》,通過多元藝術形式彰顯吟誦、視聽之美。
頒發“溪山悅讀”領讀人證
活動向與會專家頒發了“溪山悅讀”領讀人證書。
活動合影
本次活動由貴州大學人文社科處主辦。貴州大學文學院、音樂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學院承辦。貴州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黨委宣傳部、人文社科處、學生工作部(學生工作處)、校團委、文學院、音樂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學院、美術學院師生參加活動。
編輯:馮月成 韓曉梅
責編:岳瑩
編審:姚作舟








